三代人的故事

这个周末回了趟家,也并不是什么节假日,想回家了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难得今天还奔走着回了趟老家见了见老人,突然很想说一说这三代人的故事。

我们这一辈、父母一辈、祖父母一辈的生活都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爷爷生前是一名教师,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最艰难摸索的知识分子。在那时候,即使是拿着工资的教师,也往往有另一个身份——农民。奶奶现在还健在,以前是医生的她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外公从前是一名船长,外婆则是专职的农民。祖父母一辈的人即使从事着一份在现在看来极为体面的职业,很多时候有钱也吃不到什么,加之计划生育实行以前一家子往往好几口人,等吃饭的嘴这么多,做农民是必须的。守着那几亩田地,祖父母一辈的性格也就这样被浸润了出来。他们生活的核心目标是让一大家子的人吃好穿好,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记得奶奶和我说过那时每逢年底要让家里的孩子都穿上新衣服要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准备。如此繁重的家庭负担,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自我,所以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是很少的,这也使得他们有着比后代人更多的牺牲精神。他们是耕种在大地上的一代人,而他们生活的全部即是家庭。不妨拿现今的中国老人与美国老人做个对比,美国老人即使子女远离也往往自得其乐,而中国的孤寡老人(包括这个称谓的出现也很能说明问题)却显得格外苍老而可怜。把年轻的岁月都用来供养一大家子人,最终老迈时孩子却踏着改革的浪潮远行,老人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奶奶常对我说:“天一,你说你们这一代人是不是很幸福?”是的,我真的很幸福。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家里的老小,文革没有对他们产生过多的影响,但由于那时刚恢复高考不久,他们的教育经历是坎坷的。成绩优异,本来可以上大学的他们,都被怂恿去读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师范。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小学教师。而就在那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不断发展,长期缺乏高素质人才的中国社会终于给大学生添上了“天之骄子”的光环。我爸总对我说,如果不是那时候毅然决定读研究生,现在没准还在那乡镇小学任职,最多也就是当个校长。后来,父母都进入了政府部门工作,生活不算富裕倒也小康。我爸对我说:“我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奋斗到这个位置我已经奋斗累了,也很知足了。”父母这一辈的人借着改革开放的契机从农作中解放出来,他们终于可以去追求一些自我的价值。父亲时常向我“炫耀”着他考研时三个月每天学英语到凌晨三点最终以比及格线高出0.5分的成绩成功通过研究生考试的“传奇故事”,这在他看来也许是他青年时代最热血的事情了。母亲那时候因为生了我就放弃了读研,专心地做了几年教师,但我妈曾对我说过她一直梦想当一名记者,然而现在大概她也不大会选择这样的职业了。父母这一辈的人因为计划生育制度的限制大多都只有一个子女,相比更老一辈他们受家庭的束缚似乎应该少了许多,社会的进步又意味着有份职业,家庭的吃饭就不是很愁了,但是他们却又有了新的困扰——房子。他们的孩子成长的时候,恰是中国的房价疯长的岁月,为了孩子读好的小学、中学,为了在冰冷的城市里构筑一个小窝,他们择房要慎之又慎,要不惜花出所有在职场拼搏换来的存款。我时常在想,父母都不在做他们喜欢的职业,他们为什么会愿意呢?后来我想明白了,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做什么工作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就,放在中国的社会环境里,说得更俗气些,就是钱与关系。最终他们给了孩子多好的教育,给了家庭多大的房子,也许正是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他们是实用主义的一代人,是努力挣钱的一代人,是迎着社会的钱权导向毅然前去的一代人。很多父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通过奋斗给自己的独苗一个最好的生活环境。我常在想,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才是他们最伟大的创造。

最后就来说说我们这一辈人。我们是踩着父辈的肩站起来的一代人,我们从小的生活质量以及接受的教育质量都是老一辈人无法相比的,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的优越感是很突出的。再加上我们往往是独生子女,作为父母唯一的心头肉,我们是被溺爱的一代,这也无可非议。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曾叫我们自己写一篇关于90后的文章,那时我大概是感慨了一番90后所受到的溺爱,最后模版式地大喊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承担我们的历史使命。现在想来不免好笑。我们这一代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我们这一代比任何一代人都渴望自由,痛恨束缚。然而我们却是前所未有的“多事”的一代人。首先,我们迷茫。我们的祖父母辈不迷茫,因为他们把迷茫的时间用来让家庭吃饱;我们的父母不迷茫,因为他们把迷茫的时间用来让孩子过好。正是衣食无忧了才会有追求自我价值的渴望,而实现自我价值从来都是困难的,一直在父母庇护下很少直接面对社会压力的我们在这种困难面前,一下子慌了手脚。另一个问题是精神的孤独,没有兄弟姐妹的打打闹闹,我们这代人更加渴望友谊,而这样的想法本身却又和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所矛盾。独身子女十分重视自己,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对于自我的关注度如此之高,难免会在与他人的利益博弈中爆发冲突。我们这一代人说来也怪,渴望朋友,却用网络隐藏自己;渴望表达,却宁愿在手机背后诉说心事也羞于与朋友亲人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乎,我们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适应中国自古以来的集体主义概念,而以个人代之。我常在想,89年那件事过去也不过二十多年,如今的大学生还会做这类事吗?我觉得难。我对室友玩笑道:“Dota和那些英剧美剧其实都是共产党特别引进来维护天朝大学生的稳定的。”这话是玩笑了,但我想我们确实也没必要去做那些个似乎很热血的事,虽然我们都一口一个“天朝”,但是却比谁都明白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无忧的,我们会担心自己考不好试,找不到好工作,甚至会发愁对象的问题,而国家的体制民不民主,自不自由,这不是我们操心的,而应该是那一帮子“砖家”的事情。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成熟运作的工厂,我们疲于去革新工厂的工艺,而甘愿做一批合格的流水线产品,读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出国、找工作的流水线生活几乎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的样板生活。然而作为骄傲的一代人,作为衣食无忧的一代人,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世俗,及时行乐抑或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才是我们应由的追求。这在我看来正引出了我们这代人最深层次的焦虑感——相对富足物质条件下依旧持有的对成功的客观追求(有时往往是父母的主观要求)与我们对自我精神价值追求的矛盾。它让我们这代人迷茫而又疲惫。

写到这里,我都觉得自己有些悲观,然而在说完了这些以后,我却想对我自己,以及我的同龄人们传递一些信心。我们这一代人比前一辈人有着对自由更多的渴望,有着对自我价值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对梦想的理解从来就比老一辈的人们更加深刻,为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在以钱权为导向的中国社会里活出我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它可以是超脱的,它也可以是世俗的,但我们要对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拥有宽容的心态。朋友听了一位教授的课,很有感触地对我说:“老师说,我们这一代人在父母的教育中感受到的苦与不公是值得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会少吃很多苦。”我们的父母往往执着于把我们塑造成“成功”的人,但我们都知道,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往往和父母是不同的,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就请把这种理解带给我们身边的人,带给我们的下一代,只有我们深刻地明白了这种宽容背后的价值,我们的后代才能在我们的肩上拥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回顾三代人的故事,我想说的虽还有很多,也就此打住吧。


© Copyright Reserved

本著作如无特别声明均遵循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授权